1、表达了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觅那个自己所爱的人,却始终没找到,突然有一天,冷静下来回首往昔的时候,竟然发现,一直苦苦寻觅的人就在自己身旁,只是自己未发现。
1、表达了一直在茫茫人海中寻觅那个自己所爱的人,却始终没找到,突然有一天,冷静下来回首往昔的时候,竟然发现,一直苦苦寻觅的人就在自己身旁,只是自己未发现。
2、《青玉案·元夕》
【作者】辛弃疾 【朝代】宋译文对照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初见,惊艳。蓦然回首,曾经沧海,早已是换了人间。
该诗句为现代网友所做,它整合了纳兰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几句诗词。
原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意思: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典故: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扩展资料
赏析: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描绘出元宵佳节通宵灯火的热闹场景。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著名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灯火阑珊处
演唱:张晨磊
又是一年元宵
转眼回到诸侯殿朝
妃嫔庭下抛舞吟词赋,
琴瑟笙萧卜算子诸宫调 yeah~
梦回到南朝
看不见灯火通明行人绕,
月风吹得寂寞灯下独吟
东风夜放花千遥。
我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
寻不见悬崖之外的退路,
这夜色如此荒凉
这夜如此荒芜。
空搂有萧声锦衣玉壶与我共一处,
我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
看不清浓睡醒后下一步,
清夜半梦无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你却还在灯火阑珊处。
良宵所至,
劝君切莫空度年华
约风驾日而来,
却莫知良辰多少
为尘世天骄。
又至一年元宵
一道残阳铺得行人道
在吟唱更吹落星如雨,
可有人半遮琵琶满怀抱 oh~~
梦回在南朝
见谁有云鬓花颜俏,
已不见笑语盈盈去暗香
空守满庭疽芳。
我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
寻不见悬崖之外的退路
这夜色如此荒凉
这夜如此荒芜。
空搂有萧声锦衣玉壶与我共一处,
我一人站在灯火阑珊处
看不清浓睡醒后下一步,
清夜半梦无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你却还在灯火阑珊处。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