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名车标志牌(在德国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堂兄40岁在上海还是个单身汉,两年前去德国工作,找了一个德国女友,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原来在德国结婚不用买婚房,丈母娘自己还是租房子住的。

名车标志牌,在德国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堂兄40岁在上海还是个单身汉,两年前去德国工作,找了一个德国女友,现在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原来在德国结婚不用买婚房,丈母娘自己还是租房子住的。

堂兄两年前去知名德企总部工作,上下班要刷门禁卡,早上打卡系统就会记录开始工作的时间,等到了下班时间发现没有及时下班打卡,系统会发提醒给主管,主管会过来了解员工为何还没有下班打卡,员工没有原因超时打卡,主管会被管理层约谈。

德国人基本5点准时下班,很少有加班的情况,因为晚一点下班回家就买不到东西,很多商店周一到周六下午6点到7点就关门了,星期天大部分购物场所会停止营业,当地人一般趁着周五周六会集中一次买好一周所需的东西。

德国人除了准点下班,其他时候并不如原来想象的守时,和德国人约定时间见面,通常会晚到10分钟,德国的火车晚点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提高准点率,把晚点的标准定为比准点时间晚15分钟才算晚点。

德国人买房压力小德国的人均税前月收入3975欧元,税后收入相当于税前的60%到68%之间,就是每月2400到2700欧元。

慕尼黑的平均房价最高,达到7500欧元,其他城市的平均房价在5000到7000欧元,基本上一个家庭10年左右的收入可以买到市区六七十平米的公寓或者是郊区的别墅,买房对德国人来说不算太大的经济压力。

但是德国一半的人没有自己的房产,德国一半的房产集中在5%的人口手里,德国人习惯租房,尤其是年轻人80%以上租房子住。

德国人追求实用性,年轻的时候家庭工作不稳定,经常会由于换工作就要搬家,租房就相对灵活,可以搬去离工作地点近的地方,也可以搬往不同的城市,通常租面积不大的公寓为主。

等到工作稳定下来,家庭成员增加的时候,就会考虑买房,一般他们会买面积大的房子甚至是郊外的别墅居住。

在德国娶老婆,丈母娘不会要求结婚买房,很多丈母娘自己还租住在公寓里。

德国的收入和物价德国有30%的人月收入高于3700欧元,属于高收入人群,有一半的人月收入在2100到3700欧元,剩下20%的人月收入低于2100欧元。

德国的单身贵族每个月缴纳的税款占到收入的40%,已婚人士的税费占到收入的30%左右。

德国的餐馆服务员,收银员每个月税后收入1500欧元,普通公司白领每个月税后收入2000欧元到2500欧元,公务员税后2500欧元,信息技术,金融从业人员税后月收入3500到4000欧元,医生税后月收入4500到6000欧元。

一升牛奶0.7欧元,一升可乐2欧元,一升食用油1.7欧元,一斤面包1欧元。

一斤白菜0.3欧元,一斤胡萝卜0.45欧元,一斤花菜0.85欧元。

一斤西瓜0.25欧元,一斤香蕉0.5欧元,一斤苹果1.1欧元,一个猕猴桃0.25欧元。

10个鸡蛋1.3欧元,一斤猪肉3欧元,一斤鸡胸肉4欧元,一斤牛肉4.5欧元,一斤三文鱼12欧元。

德国一杯咖啡1.5到2欧元,快餐店一份汉堡套餐5欧元,中餐馆人均15到20欧元,德国餐厅吃传统烤猪肘人均30欧,牛排人均25欧到30欧,高档餐厅吃海鲜或者米其林大餐至少人均100欧元起,另外记得在德国吃饭还要5%的小费。

德国普通家庭每个月平均支出在2500欧元,其中居住的成本占到三分之一,和一个人的税后月收入水平差不多,夫妻双方都在工作的话,基本上每个月有上千欧元的结余,能够满足比较富余的生活。

德国的福利德国的福利在欧洲不算好,一年有6周的带薪假期,加上双休日和公共假期,每年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可以休息。

德国孕妇生孩子可以休产前6周产后8周的假期,休产假期间的收入是休假前三个月税后工资的平均值,由保险公司和企业共同支付。

德国的育儿假最长有三年,不用担心失去工作,在前14个月能够领取相当于工资65%左右的补助金,最低300欧元,最高1800欧元。

德国家庭每个孩子可以领取每月204欧元的儿童金,第三个孩子可以领取210欧元,直到年满18岁,如果18岁还在读书,一直可以持续到毕业或者年满25岁。

德国人在失业前3年内交过360天的保险,就能领取失业补贴,相当于原工资的63%,如果有子女可以领68%,最多可以领取832天,到时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就领取等于原来工资53%的基本保障金。

德国人退休前只要缴纳过7年半的保险,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是养老金的78%部分需要交税,实际到手的退休金就1000多欧元,在德国看到七八十岁的老人还在工作或者在垃圾桶旁翻捡东西也不意外。

要支撑如此高的福利水平就要缴纳较高的税收,不少人缴税后的收入并没有比那些在家躺着吃福利的人高多少,导致一部分人选择放弃工作,也有一部分人下班后要继续另一份工作才能养家糊口,在朝九晚五的背后,不少人的第二份工作就会从晚上干到凌晨。

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德国人没有攀比的心理,他们对于奢侈品并不感冒,很难从穿着打扮上区分是否有钱,宁愿把买名牌要用的钱,选择消费在休闲度假上。有钱人一般每年会出去度假几次,普通人至少每年出门旅游一次,他们享受和家人一起的悠闲生活。

德国人喜欢养宠物,经常在路上看到德国人牵着狗,带着猫逛街,出入各种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饭店,商场,超市,甚至是医院,学校都允许带宠物进入,吃饭时可以让宠物呆在主人的桌子旁边。

德国人平时喜欢骑自行车出门,城市里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旁边有自行车道,地铁火车上有自行车车厢,购买自行车票就可以,在德国骑自行车要考取驾照,小朋友骑儿童自行车也要学习并考驾照。

德国人有相互送礼的习惯,去别人家做客最好带上一束鲜花,或者带瓶葡萄酒,在接待客人,探望病人时也常送鲜花,遇到节日、生日和纪念日,当地人会送上贺卡和礼物。要注意的是送鲜花不能送玫瑰,蔷薇和菊花,不能送双数和13,也不能用纸包着花。

德国的饮食文化德国人的主食是面包,人均一年吃掉84公斤面包,位居欧洲第一,满大街随处可见烘培面包的作坊,走在路上就能闻到面包的香味。晚餐时候会把五种不同原料制作的面包混合在一起端上餐桌,五种面包分别用玉米,小麦,黑麦,土豆,坚果做成。

德国人爱吃猪肉,每一餐离不开培根,火腿,烤猪肘,最特别的是他们喜欢吃生猪肉,他们认为生猪肉是最新鲜的,德国人早餐常吃生猪肉面包,把新鲜的猪肉用搅拌机打碎,撒上少许调味料,涂抹在面包片上再加几片洋葱,就是一顿美味的早餐。

德国人特别喜欢吃土豆,他们眼里的土豆不只是菜,而是把土豆当作主食来食用,每一餐必不可少,做法多种多样,土豆泥、土豆丸子、烤土豆饼、炸薯条、煎土豆等,就是没有炒土豆丝的做法。热爱土豆的德国人还专门建立土豆博物馆,收藏各种奇形怪状,五颜六色的土豆。

德国的啤酒节闻名遐迩,可是德国人真正喜欢的是葡萄酒,在啤酒和葡萄酒中更多人选择喝葡萄酒,人均每年喝掉33瓶,其中雷司令是德国最著名的品种。每年9月,全国的葡萄酒产地会举办盛大的葡萄酒节,人们身穿传统服装,吃着烧烤,喝着美酒,载歌载舞庆祝节日。

德国的出行德国的公交系统发达,公交车票2到3欧元一次,地铁单程票2.9欧元,当地人会购买月票,每个城市的价格不同,大城市月票在90到100欧元,中小城市月票50到70欧元。

德国的公交车没有检票员,上车后要在刷票机上刷票,一旦没有刷票被半路上来的查票员发现,会视作逃票并处以罚款。

德国出租车大部分是奔驰,各个城市价格不同,起步价3.5欧元到5欧元,每公里1.5到2欧元,5公里的路程平均要13.5欧元。

当地人出门很少打的,一般自己开车或者骑自行车,出租车在德国不算日常的交通工具,主要针对游客和不方便开车的人。

德国人开车讲究规矩,基本按照路边的指示牌行驶,不太有抢道,加塞的行为,一般在路口都会让行。

德国人开车习惯起步一脚油门,等到绿灯亮起,就听到周围的车发出轰鸣声从身边驶过,要是起步慢半拍,后面的车就会按喇叭。

德国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其实是个片面的说法,并不是每条高速公路都不限速,也不代表不限速的路就随便开。德国人在高速上遵循的原则是和其他车开的差不多快,大部分人开120公里时速的道路,开100公里时速就会被罚款,开的太慢反而影响了别人的正常行驶。

来到德国才知道的事在德国每周日不能从事会发出噪音的劳动,比如在周日修建草坪或者装修房子,是会引起邻居公愤的行为。

德国的自来水可以直接饮用,但水质比较硬,他们一般在家里会装净水器过滤,或者买瓶装水喝。

德国人不喜欢打伞,遇到下雨天,穿上一件冲锋衣就出门了,遇到出太阳,正好晒日光浴,小麦色的皮肤很受他们欢迎。

在德国吃完用手拿着的食物,像蛋糕,巧克力之类的东西要用嘴去手指,代表东西好吃。

德国人习惯用敲桌子的代表鼓掌,只有去看戏剧或者看音乐会的时候,才会用双手鼓掌。

德国的易拉罐和塑料瓶可以到商场的回收机器上换钱,也有人平时把吃完的空瓶子和罐子放在门口,方便有需要的人拿走换钱,每个0.25欧元。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德国人过冬不穿秋裤,暖气费也很昂贵,全靠一身正气。

名车标志牌在德国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一些人明知买不起车?

首先,我觉得这很正常。买不买得起车代表的是一个人的经济条件,有没有驾照则是一种技能。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有驾驶证会开车,不管你有没有车,绝对是非常方便的。

其次,你说的这个就跟读书一样,很多人成年后,都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说白了还是因为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读书,长大了之后才明白学很多很多的知识没长有用,但是已经晚了。很多人虽然没有钱买车,但是先考个驾驶证,就跟读书一样,未雨绸缪。有了驾驶证到以后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开车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最后,你怎么就知道人家买不起车呢?车这种东西毕竟是消耗品,只贬值不会保值,也许有的人觉得买了车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先不买车。既然他选择考驾驶证,说不定也是在为买车做准备。或者是想从事开车方面的工作。

各位们都是开了多久车以后才消除对驾驶的恐惧与紧张的?

举两个例子:20年前认识一位同事,他没什么文化,小学都没读完,家里很穷,很早就出来打工,啥活都干过,那个时候流行学驾照,他也报考了,科目二和科目三都是一次性过,一个月后就考出来了,过了实习期,他就找到一个驾驶员的工作。

然后他就每天开着车在沿海的一个城市中穿行,城市中的车很多,他的工作是驾驶员兼采购,开着手动档的皮卡车,他对汽车非常有天赋,一开起来就无师自通一样,开了一个月就上手了,开上半年就是了,他是我见过所有司机中技术最好的。

他告诉我开车从来没有恐惧与紧张,他的直觉就是尽管开,不要怕,很多驾驶经验都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他最初开车偶尔会熄火,一个月后就不怎么熄火了,那个时候的城市比现在乱多了,摩托车还很多,汽车也很多,行人也是乱穿的,但是没听说他出过事故。

新手上路

十年前在工厂上班,当时厂里一共有五个同事一起学车,包括我自己,同事A是操作工,学车最快,一个月就拿到驾照了,他科目三只学了一个星期就一次性考过,同事B和同事C都是三个月才拿到驾照,同事D花了半年才拿到,而我自己则花了一年多才拿到,科目三补考过一次,再加上有一段时间没练车,所以耽误了。

不同的人在学车上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那么问题来了,新手开车多久才能消除驾驶的恐惧与紧张呢?

答案是:因人而异,最短一个月,最长一年,大多数人是2~3个月之后才消除对驾驶的恐惧感。

所谓对驾驶的恐惧感其实就是驾驶员的心理素质问题,你拿到了驾照之后,就具备驾驶车辆的条件,有部分人在拿到驾照之后不敢开车,或者不敢单独开车。

开车恐惧

我有个亲戚就是这样,拿到驾照后一年没开过车了,她家里买了车,她却不敢开了,如果副驾驶位坐个,她就敢开了,就像在驾校学车时,教练坐在副驾驶位置一样,感觉她就是胆小,一个人开车怕,有些紧张,放不开。

之所以如此,这就是她的心理素质问题,在面对低风险的行为,总显得畏手畏脚,针对她这种情况,就得不断有人陪着他练习,她丈夫就经常坐在副驾驶位置指导她开车,鼓励她不要怕,只需要集中精神关注路况,多练习一下,时间长了,就会熟悉了,大概几个月后,她就敢独自一个人开车了。

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属于慢热型,就是学东西比较慢,一旦进入状态,会比大多数人学得好,虽然考驾照时用了一年多,但是拿到驾照后,并没有驾驶的恐惧与紧张,反而是对开车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

新手开车

拿了驾照三个月后就买了手动档车,当时恨不得天天开车,一天不开车浑身不自在,没事就把车开出去溜达,因为是手动档车,在城市中等红绿灯及堵车或者上坡时,我也非常紧张,因为是新手,开手动档车老是熄火。

我现在还记得,在一个坡道的红绿灯前,我起步了五六次才成功,当时后面的车已经是喇叭声一片了,还有车主下车拍窗户,我只能说自己是新手,不停地道歉,当时脸红得不得了,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即使如此,还是喜欢开车,由于天天开车,大概半年之后,就不怎么熄火了,就我个人来说,我觉得消除恐惧与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天天开车,越是人多车多的地方越是锻炼人,如果你对开车存在恐惧,那么让一个在副驾驶位置作陪,然后你天天开到城市中最堵的地方,开上几个月时间,保证你很快脱胎换骨,驾驶技术肯定大幅提升。

城市中开车

我有个侄女也是胆子有点小,拿了驾照也不怎么敢开车,我就告诉她,想成为,就要天天开车,开车这事没啥技术难度,就跟卖油翁的手一样,只要你练习得很熟悉了,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前提是你得花大量的时间去开车。

还有些人是因为自己的驾驶技术不好而紧张,比如倒车技术,很多人开车没问题,但就是车倒不好,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拿驾照几个月了,开车没问题,也不会紧张,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倒车倒不好,可能是在驾校没学好,尤其是侧方停车,他总是停不进去,要停好几次才能停好,而且好几次在停车时还刮到别人的车了。

倒车对他来说有点恐惧,我就告诉他,你越是怕什么,越是要锻炼,你怕倒车,你就天天练习倒车,在停车的时候哪怕车头能停进去,也不要停,而是要倒车停进去,他照做了,反正停车时都是倒车,他上班的地方停车位一大排,他每次都是倒车进去,时间一长,他的倒车技术也熟悉,有一次倒进一个仅比车宽20厘米的门,他也倒得很好,没碰到门。

新手实习期上路

在消除了对驾驶的恐惧与紧张,随着开车时间的增多,你迟早会成为,所谓的,就是对驾驶技术没有任何障碍,可以非常熟练地开车,一般不容易发生事故,可以提前预判路况,对一些路上常见的驾驶行为非常熟悉。

举个例子,在城市开车开久了,在跟车行驶时,只要前方有空档,总会有车插队的,有些车在插队时,就是不打转向灯,突然变道,遇到这种突然变道的车,你就能很快判断这车是要插队,要么提前跟紧前车,要么拉开与前车的距离让对方插队,而不能判断失误,弄得跟前车或者插队车追尾了。

很多驾驶经验是自己开车不断积累起来的,如果你在高速公路上开多了,你就会知道,高速上尽量不要占用最左车道,在超车时一定要注意另一车道的其他车辆会不会有变道行为,正常行驶时,如果遇到另一车道有几辆车跟车行驶,如果后车有刹车行为,那么后车很可能会变更车道,你要做好准备,这都是开车的经验。

开车

以我个人来说,想要成为,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最多5~10年,开车是讲天赋的,是要动脑筋的,是要讲手、脚、脑配合的,有的人开了一辈子车,也仅仅是驾驶时间增长了,驾驶技术还是原地踏步,这算不处。

至少能做到人车合一,坐在车内,能够感受到车子的轮胎在哪个位置,能够感受到自己车辆的位置与其他车辆保持安全距离,能够不需要停留地一把经过限宽墩,能够在任何感觉到危险的时候,一脚刹住车辆,哪怕是无意识的行为。

我有时候开车会走神,就是脑子不知道想什么去了,但是眼睛还是盯着路面的,然后路上有人或者车时,脑子会自动指挥手脚避开,实际上这是一种走神的状态,很多路况不需要思考,手脚就会直接做出不同的操作,我觉得这才是人车合一,不知道其他的司机会不会是这样?

为什么有人说小排量车不适合跑高速?

个人觉得小排量的车在跑高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毕竟国内高速限速只有120千米每小时,这对于市面上99%以上的车子来说都没有问题。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五菱宏光,在高速上飞驰。五菱搭载的也是小排量自然吸气发动机,但是他们在高速上的表现并不差呀。

拿本田飞度这款小型车来说吧,它搭载的是1.5升自然吸气发动机,车速在120千米每小时的时候,自动挡转速才2500转,手动挡转速也仅仅在3000转左右。

前几天的时候也是看了一家做汽车测评的,他测评的是1.0T的车型,这款车子就不说名字了。您猜猜这款车子极速是多少?200多呢。这足以说明小排量的车子跑高速是没有问题。

实际上市面上大多数的车子,动力都有些过剩,开车转速经常上三千的朋友少之又少,连三千转都没上去过,为啥吐槽车子动力不足呢?

相对于大排量的车子来说,小排量车子跑高速相对会逊色一些,毕竟小排量的车子大都是比较廉价的车子,动力会弱一些,隔音效果一般,多为非独立悬挂系统操控性也差一些。

跑高速不仅仅考验一台车子的动力,底盘也是很重要的。底盘扎实的车子更容易给驾驶员带来信心。例如福克斯,高尔夫,昂克赛拉等也是很出色的。

就跑高速多大排量合适来说,个人觉得1.5T和2.0L以上的车子,都很出色了,完全胜任。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