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路灯杆件(武汉长江大桥是谁设计的)

桥梁主体设计是由原铁道部组织力量进行勘查设计,后经苏联专家组鉴定修改完成。其中苏联专家组组长为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

路灯杆件,武汉长江大桥是谁设计的?

西林 图/桥梁网

桥梁主体设计是由原铁道部组织力量进行勘查设计,后经苏联专家组鉴定修改完成。其中苏联专家组组长为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

桥梁美术设计由唐寰澄完成。

2015年5月8日,国家在莫斯科会见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在网、新华网等官媒的报道中均提到“武汉长江大桥总设计师西林”。

一、桥梁主体设计

1949年,成立后不久,时年63岁的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向中央上报《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提议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中央对此甚为重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上通过建造长江大桥的议案。铁道部立即着手筹划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大桥选址方案经中央财经委员会批准确定后,铁道部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初步设计。

1953年4月1日,经总理批注,铁道部正式成立武汉大桥工程局,对武汉长江大桥进行筹备建设等工作;7月,彭敏率原铁道部代表团,带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全部设计图纸及技术资料,赴莫斯科请苏联专家帮助,对该桥建设进行技术鉴定;9月,苏方派出了25位桥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对武汉长江大桥的方案进行了反复研究、完善,鉴定会的改进建议包括稍微调整汉阳岸的桥址、同意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等,且鉴于桁架梁结构的丹东鸭绿江大桥在朝鲜战争中被炸毁时梁部坠落,故处于战备考虑建议长江大桥桥梁形式改为三孔一联等跨连续粱。1954年1月21日,政务院第203次会议听取了时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关于筹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况报告,并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议》,决定采纳苏联的鉴定意见、批准长江大桥的初步设计。后应中方要求,苏联于1954年7月派遣以康坦斯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组长的28位桥梁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前来武汉提供技术指导。

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世界桥梁建设多用“气压沉箱法”施工,但长江水势湍急、施工水深达到气压上限,既耽误时间又危及工人生命,为此,西林首创了“管柱钻孔法”代替“气压沉箱法”,将桥梁建设从水下施工变为水上施工,这为大桥顺利竣工奠定了基础。1957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落成通车,从开工到通车,仅用时两年一个月,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零三个月。至今仍是武汉长江上的八座大桥中最快施工速度的保持者。

1996年,83岁的西林与世长辞,在他的墓碑背面,镌刻的正是雄伟的武汉长江大桥。

西林在莫斯科的墓碑 图/桥梁杂志

墓碑背面为武汉长江大桥 图/桥梁杂志

二、美术设计

1954年1月,中央在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别指出,武汉长江大桥之美术设计,要配合大桥本身雄伟建筑及武汉都市建筑,并责成铁道部设置奖金,广泛征求国内美术建筑专家的优秀作品,送呈中央核定。至同年年末,铁道部已经征集到全国20多家设计单位和苏联专家的设计方案共25套。1955年2月,包括茅以升在内,著名的建筑、美术、园艺、城市规划、桥梁专家们组成评委会,将25个方案分为一、二、三等奖,其中唐寰澄的方案为三等奖。评奖后,所有方案图样全部呈送政务院审批,当即拍板选定唐寰澄的第25号方案。

路灯杆件武汉长江大桥是谁设计的

栏目导航

联系我们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