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所以0.1540公顷就等于1540平方米。1540平方米,相当于2.31亩,如果是近似正方形的地块,边长应该是39.26米。这块土地在我们体育广场,能建两个标准化的篮球场,并且全部装上照明灯。晚上,全区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篮球赛,连续进行了一星期。
因为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所以0.1540公顷就等于1540平方米。1540平方米,相当于2.31亩,如果是近似正方形的地块,边长应该是39.26米。这块土地在我们体育广场,能建两个标准化的篮球场,并且全部装上照明灯。晚上,全区篮球爱好者自发组织篮球赛,连续进行了一星期。
体育场(馆)有其特定的功能需求,其建筑防火要求及消防设施的设置,应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体育建筑设计规范》以及相应的系统类技术规范标准的要求。
注:本文所述《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1-2003)为2003年版,当时适应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已多次重大变更,本文虽已尽量适应最新规范要求,但仍难免不周之处。实际应用中,应协调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处置!
第一章 基本原则及概念
一、体育建筑:作为体育竞技、体育教学、体育娱乐和体育锻炼等活动之用的建筑。(2.0.1)
二、体育场:具有可供体育比赛和其他表演用的宽敞的室外场地同时为大量观众提供座席的建筑物。(2.0.3)
三、体育馆:配备有专门设备而供能够进行球类、室内田径、冰上运动、体操(技巧)、武术、拳击、击剑、举重、摔跤、柔道等单项或多项室内竞技比赛和训练的体育建筑。主要由比赛和练习场地、看台和辅助用房及设施组成。体育馆根据比赛场地的功能可分为综合体育馆和专项体育馆;不设观众看台及相应用房的体育馆也可称训练房。(2.0.4)
四、体育建筑等级应根据其使用要求分级,且应符合表1.0.
表1.0.7 体育建筑等级
五、设计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室内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B.0.1)
六、设计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他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B.0.1)
七、体育场馆属于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第七十三条)
八、三级及以上的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储配站和灌装站应设置在城镇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应远离居住区、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聚的场所。(5.1.2)
九、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选线,不得穿过大型公共场所。(4.1.1)
注:大型公共场所是指机场、火车站、码头、学校、影剧院、体育馆和大型商场等人员聚集的场所。
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相的条文,以相对较严者为准!
第二章 消防车道及灭火救援
体育场(馆)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灭火救援设施应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章确定。其中:
一、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7.1.2)
二、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3.0.5) 1、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
2、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
3、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
4、平台上部设消火栓。
第三章 建筑高度
一、体育场(馆)的建筑高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由于具有相对方便的疏散和扑救条件,仍不划分为高层建筑。
三、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当辅助用房的高度小于24m时,仍可不划分为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单层和多层组合建造的情况,难以确定是按单、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在防火设计时要根据建筑各使用功能的层数和建筑高度综合确定,如某体育馆建筑主体为单层,建筑高度30.6m,座位区下部设置4层辅助用房,第四层顶板标高22.7m,该体育馆可不按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第四章 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防火分区面积
一、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1.0.8)
表1.0.8 体育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1.0.7 体育建筑等级
五、设计使用人数或座位数超过1500人(座)的体育馆、会堂、影剧院、娱乐场所、车站、证券交易所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室内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B.0.1)
六、设计使用人数超过5000人的露天体育场、露天游泳场和其他露天公众聚会娱乐场所,属于重要公共建筑。(B.0.1)
七、体育场馆属于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第七十三条)
八、三级及以上的液化石油气储存站、储配站和灌装站应设置在城镇的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并应远离居住区、学校、影剧院、体育馆等人员集聚的场所。(5.1.2)
九、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选线,不得穿过大型公共场所。(4.1.1)
注:大型公共场所是指机场、火车站、码头、学校、影剧院、体育馆和大型商场等人员聚集的场所。
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体育建筑设计规范》相的条文,以相对较严者为准!
第二章 消防车道及灭火救援
体育场(馆)属于民用建筑中的公共建筑,灭火救援设施应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章确定。其中:
一、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7.1.2)
二、体育建筑周围消防车道应环通;当因各种原因消防车不能按规定靠近建筑物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满足对火灾扑救的需要:(3.0.5)
1、消防车在平台下部空间靠近建筑主体;
2、消防车直接开入建筑内部;
3、消防车到达平台上部以接近建筑主体;
4、平台上部设消火栓。
第三章 建筑高度
一、体育场(馆)的建筑高度,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确定。(附录A:建筑高度和建筑层数的计算方法)
二、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由于具有相对方便的疏散和扑救条件,仍不划分为高层建筑。
三、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体育馆,当辅助用房的高度小于24m时,仍可不划分为高层建筑。
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在实际工程中情况往往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单层和多层组合建造的情况,难以确定是按单、多层建筑还是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在防火设计时要根据建筑各使用功能的层数和建筑高度综合确定,如某体育馆建筑主体为单层,建筑高度30.6m,座位区下部设置4层辅助用房,第四层顶板标高22.7m,该体育馆可不按高层建筑进行防火设计。 第四章 耐火等级、建筑层数、防火分区面积
一、不同等级体育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应符合表1.0.8的规定。(1.0.8)
表1.0.8 体育建筑的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和耐火等级

二、室内比赛设施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本规范第1.0.8条的规定。(8.1.2)
三、室内、外观众看台结构的耐火等级,应与本规范第1.0.8条规定的建筑等级和耐久年限相一致。室外观众看台上面的罩棚结构的金属构件可无防火保护,其屋面板可采用经阻燃处理的燃烧体材料。(8.1.4)
四、当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应采用单层建筑。(11.0.4)
对于木结构的体育馆,要求其只能采用单层的建筑,并宜采用胶合木结构,同时,建筑高度仍要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 11.0.3条的要求。
五、当采用木结构建筑或木结构组合建筑时,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0.3的规定,但体育场馆等高大空间建筑,其建筑高度和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为确保建筑的防火安全,建筑的高度和面积的扩大的程度以及因扩大后需要采取的防火措施等,应该按照国家规定程序进行论证和评审来确定。(11.0.3)
六、体育馆的防火分区面积,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3章确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充分论证后,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5.3.1)
体育馆、剧场的观众厅等由于使用需要,往往要求较大面积和较高的空间,建筑也多以单层或2层为主,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可适当增加。但这涉及建筑的综合防火设计问题,设计不能单纯考虑防火分区。因此,为确保这类建筑的防火安全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筑的消防安全水平,当此类建筑内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为满足功能要求而需要扩大时,要采取相关防火措施,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充分论证。
七、防火分区应符合下列要求:(8.1.3)
1、体育建筑的防火分区尤其是比赛大厅,训练厅和观众休息厅等大空间处应结合建筑布局、功能分区和使用要求加以划分,并应报当地公安消防部门认定;
2、观众厅、比赛厅或训练厅的安全出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
3、位于地下室的训练用房应按规定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
第五章 平面布置及防火分隔措施
一、消防控制室宜位于首层并与比赛场内外联系方便,应有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4.4.8-3)
二、观众厅、比赛厅或训练厅的安全出口应设置乙级防火门。(8.1.3-2)
三、比赛和训练建筑的灯控室、声控室;配电室、发电机房、空调机房、重要库房、消防控制室等部位,应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种作为防火保护:(8.1.8)
1、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h的墙体和耐火极限不小于1.5h的楼板同其他部位分隔。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2h;(注:应适应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应采用甲级防火门、防火窗等等!)
2、设自动水喷淋灭火系统。当不宜设水系统时,可设气体自动灭火系统。
第六章 安全疏散
一、体育建筑应合理组织交通路线,并应均匀布置安全出口、内部和外部的通道,使分区明确,路线短捷合理。(8.2.1)
二、根据功能分区应合理安排各类人员出入口。比赛用建筑和设施应保证观众的安全和有序入场及疏散,应避免观众和其他人流(如运动员、贵宾等)的交叉。(4.1.5)
三、运动场地的对外出入口应不少于二处,其大小应满足人员出入方便、疏散安全和器材运输的要求。(4.2.4)
四、比赛场地至少应有二个出入口,且每个净宽和净高不应小于4m;当净宽和净高有困难时,至少其中一个出入口满足宽度,高度要求;( 5.7.5)
五、台和包厢宜设单独的出入口,并选择视线较佳的位置。台应与其休息室联系方便,并能直接通达比赛场地,与一般观众席之间宜适当分隔。(4.3.7)
六、剧场、电影院、礼堂和体育馆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其疏散门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5.5.16)
对于剧场、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或多功能厅,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当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2000人的部分,每个疏散门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七、疏散内门及疏散外门应符合下列要求:(8.2.3)
1、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2、疏散门不得做门槛,在紧靠门口 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
3、疏散门应采用推闩外开门,不应采用推拉门,转门不得计入疏散门的总宽度。
八、独立建造的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楼梯、疏散门、安全出口的各自总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5.5.20)
1、观众厅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应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计算,且不应小于1.00m;边走道的净宽度不宜小于0.80m。布置疏散走道时,横走道之间的座位排数不宜超过20排;纵走道之间的座位数:剧场、电影院、礼堂等,每排不宜超过22个;体育馆,每排不宜超过26个;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时,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过50个;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应减少一半;
2、剧场、电影院、礼堂等场所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1的规定计算确定;

3、体育馆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应根据疏散人数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小于表5.5.20-2的规定计算确定;

注:本表中对应较大座位数范围按规定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对应相邻较小座位数范围按其最多座位数计算的疏散总净宽度。对于观众厅座位数少于3000个的体育馆,计算供观众疏散的所有内门、外门、楼梯和走道的各自总净宽度时,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净宽度不应小于表5.5.20-1的规定。
4、有等场需要的入场门不应作为观众厅的疏散门。
5、以上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具体设计应同时满足《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要求,以较高要求为准。
九、附设在其他建筑内的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其疏散楼梯和走道的净宽度指标应执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21条的规定。
注:本条要求,源自规范图示5.5.20,实际应用中,对于附设在其他建筑内的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等场所,应对比5.5.20和5.5.21,以较高要求为准。
十、观众席纵走道之间的连续座位数目,室内每排不宜超过26个;室外每排不宜超过40个。当仅一侧有纵走道时,座位数目应减半。(4.3.6)
十一、体育建筑中人员密集场所走道的设置应符合本规范第4.3.8条的规定,其总宽度应通过计算确定。(8.2.2)
十二、看台安全出口和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4.3.8)
1、安全出口应均匀布置,独立的看台至少应有二个安全出口,且体育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体育场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1000~2000人。
注:设计时,规模较小的设施宜采用接近下限值;规模较大的设施宜采用接近上限值;
2、观众席走道的布局应与观众席各分区容量相适应,与安全出口联系顺畅。通向安全出口的纵走道设计总宽度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总宽度相等。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的设计人流股数应与安全出口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相等;
3、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总宽度均应按不小于表4.3.8的规定计算;

4、每一安全出口和走道的有效宽度除应符合计算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全出口宽度不应小于1.1m,同时出口宽度应为人流股数的倍数,4股和4股以下人流时每股宽按0.55m计,大于4股人流时每股宽按0.5m计;
2)主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1.1m(指走道两边有观众席);
3)次要纵横过道不应小于0.9m(指走道一边有观众席);
4)活动看台的疏散设计应与固定看台同等对待。
十三、独立建造的剧场、电影院、礼堂、体育馆,多层建筑可以采用敞开楼梯间,但当这些场所与其他功能空间组合在同一座建筑内时,则其疏散楼梯的设置形式应按其中要求最高者确定,或按该建筑的主要功能确定。比如,体育场(馆)设置在多层商店建筑内,则需要按多层商店建筑的要求设置封闭楼梯间。(5.5.13)
十四、疏散楼梯应符合下列要求:(8.2.5)
1、踏步深度不应小于0.28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楼梯最小宽度不得小于1.2m,转折楼梯平台深度不应小于楼梯宽度。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深度不应小于1.2m;
2、不得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踏步上下两级形成的平面角度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
十五、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观众厅的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5.5.19)
注1:本条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本条规定的疏散门为进出上述这些场所的门,包括直接对外的安全出口或通向楼梯间的门。
注2:本条规定的紧靠门口内外各1.40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主要指正对门的内外1.40m范围,门两侧1.40m范围内尽量不要设置台阶,对于剧场、电影院等的观众厅,尽量采用坡道。
注3:对于那些主要出入口临街的剧场、电影院和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其主体建筑应后退红线一定的距离,以保证有较大的疏散缓冲及消防救援场地。
十六、体育建筑属于公共建筑,安全疏散距离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5.5.17规定,其中,体育建筑的入场等候与休息厅等,适应5.5.17第4款要求:
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内疏散门或安全出口不少于2个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等,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大于30m;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地面或疏散楼梯间时,应采用长度不大于 10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当该场所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室内任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的安全疏散距离可分别增加25%。
十七、体育馆观众厅内纵横走道的布置是疏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工程设计中应注意:(5.5.20)
1、观众席位中的纵走道担负着把全部观众疏散到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重要功能。在观众席位中不设置横走道时,观众厅内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纵走道的设计总宽度应与观众厅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总宽度相等。观众席位中的横走道可以起到调剂安全出口或疏散门人流密度和加大出口疏散流通能力的作用。一般容量大于6000人或每个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的通过人流股数大于4股时,在观众席位中要尽量设置横走道。
2、经过观众席中的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人流股数与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的通行股数,应符合“来去相等”的原则。如安全出口或疏散门设计的宽度为2.2m,则经过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股数不能大于4股;否则,就会造成出口处堵塞,延误疏散时间。反之,如果经纵、横走道通向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人流股数少于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设计通行人流股数,则不能充分发挥安全出口或疏散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浪费。
十八、观众厅外的疏散走道应符合下列要求:(8.2.4)
1、室内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8,室外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10,并应有防滑措施。为残疾人设置的坡道,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的规定;
2、穿越休息厅或前厅时,厅内陈设物的布置不应影响疏散的通畅;
3、当疏散走道有高差变化时宜做坡道。当设置台阶时应有明显标志和采光照明。疏散通道上的大台阶应设便于人员分流的护栏;
4、疏散走道宜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设有排烟和事故照明者除外)。
十九、比赛训练大厅的顶棚内可根据顶棚结构、检修要求、顶棚高度等因素设置马道,其宽度不应小于0.65m,马道应采用不燃烧体材料,其垂直交通可采用钢质梯。(8.1.7)
记得呀,小时候在农村老家看戏,是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好回忆,说起来还比较有年代感哦。
一、小时候在农村看戏,根据规模,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庙会,在农村算是规模大的。
通常是比较大的乡镇举办,冬日农闲的时候举办,搭戏台,请戏班子,农民免费看大戏,农村一些生意人都会去赶会。这时候农活少了,农民有得闲看戏;或者是“立集”,就是之前没有集市的村庄想建立集市,也会组织这种大型的庙会。
第二种是农村白事儿
过去农村,家里老了人,孩子们有出息的,通常会出喜丧,请戏班子唱戏。家里孩子多的,有的还会请两个戏班子“打对台”。
最后一种规模最小,就是来村里的各种马戏团之类的,农村一些杂艺人走街串巷去表演,表演完了之后挨家挨户要钱要粮食的。
二、农村看戏的体验1、赶庙会
第一次赶庙会是80年代末期,那时候很小了。镇上有庙会,奶奶要去看,过来说可以带我们去。
那是我父亲正在翻晒白菜。农村过去没有反季节蔬菜,冬日里都会储存很多大白菜,吃一冬天。在白菜贮藏期间都会趁着天气好翻出来晒一下,拔掉冻坏的白菜帮。
我兴奋地穿衣跟奶奶去了镇上,只感觉那个戏台好大,上面还有篷子。最先是一个穿红衣红裙的女子拿着一根红绳儿边唱边扭,后来出来很出着绿衣绿裙的姑娘,一起唱。
听不懂,回来跟拔白菜帮的父亲就这样描述,引来一顿哈哈笑。只记得那里买的大米球好吃。
第二次印象深,那是一个离着小镇五公里的一个村庄,由于处于乡镇搭界的地方,跟各个集市都距离不很近,农民买卖很不方便。
这个村的村支书的一位中年女子,很能干,于是给村里立集,连着办了一集(五天)的庙会,第一天还特意请了镇上的领导去剪裁。
那时候请的是一个豫剧团,戏台搭得很正规。第一天我跟同学们跑去看了,唱的是一个“上错花轿嫁对郎”的故事。后来上学就没去,据说最后一天唱得是流行歌曲,那时候家里都有电视了,总是唱戏年轻人不喜欢呀。
2、农村白事看戏
这是农村过去的一些传统,也被视为陋习。小时候在农村倒是司空见惯的,老人去世,孩子多的,家庭情况好的,都会请这种戏班子唱戏。
有吹唢呐的、拉二胡的、吹笙箫的、敲锣大鼓的,小时候对于民族器乐的认知就来源看这种戏。
通常会给戏班子搭个篷子,村民或者是周围几个村庄的人会去看戏。听戏的人一边看戏一边议论这一家儿女情况。
印象最深的是邻村一家,孩子有出息,挣钱多,请了两个戏班子打对台,一边唱着《小姑贤》吸引了好多人。另一边急了,一位老人出场,站在桌子上吹唢呐,用鼻子吹,真是见识了。
3、农村杂艺人
过去农村有一些杂艺人,耍把戏的、耍猴的或者就是那么一个小戏班子,在农闲的时候到村里来表演,表演完了要钱要粮食走人。
这种看戏就跟大街上街头卖艺人一样,围着圈看。最吓人的是耍把戏的给小孩儿卸胳膊,我不敢看。
被吓哭的那一次是有个人拿着刀剁自己的手,一刀下去见血了,然后一圈人纷纷掏钱。
其实是“假的”,刀是道具而已,像模像样的,有血包。
过去农村经济相对落后,赶会看戏是一种很重要的娱乐,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增多,娱乐也多样了,这些都少见了。
不过庙会依然存在,买卖更热闹,不过唱戏的少了,多了一些小孩儿的游乐设施,主要的受众的农村小孩,老人是陪衬。
欢迎关注“漫行草木间”,喜欢记得转发。草木心,乡间味,细细品,漫漫行。
现在的农村的发展也是非常迅速,可谓是日新月异。
1,以前的泥巴路还有印象吗?坑坑洼洼的非常泥泞难走,现在大不一样了,到处都修了水泥路,在乡间的小路上也踩不到泥巴了。
2,以前的农村的池塘都是脏兮兮的,池塘边到处都是垃圾。现在的池塘也挖深了,边上也干净了。
3,以前的农村路边都堆积这秸秆之类的,路上又都是又乱又脏,现村里专门有人打扫卫生,放置垃圾箱,也没有堆放杂物的啦。
4,现在农村也有娱乐的场所了,新建的广场可以供农民朋友休闲娱乐,可以打篮球,乒乓球,也可以跳广场舞。
5,现在的条件好了,农村的房子是越盖越漂亮了,从以前的三间瓦房到两层楼房,再到现在的小别墅。
万芳亭公园是今年专项场地维修改造中最大的项目,包括篮球场、乒乓球场,面积达到1900平方米,由于公园内健身人群密集,使用率比较高,在经过10年的使用后,器材老化,地面破损,越来越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运动需求。
“在改造过程中我们按照全新的全民健身设施标准实施对原来设施进行了全部更新,其中乒乓球场地使用群体大多是中老年人,原来是硬化地面,改造过程中我们不仅将地面换成了塑胶的,还特别增加了专业弹性面层,对他们的膝关节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丰台区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改造过程中还在场地四周增加了专业照明,使得群众在晚上也能够使用,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位于五里店街道大井社区的大井东街乒乓球场,可是专项场地中的“老前辈”,始建于2006年,面积400平方米。“按照当初的建设标准,这里就是一片简易的乒乓球场,地势还低,雨季特别容易积水,弄得地面坑坑洼洼的,乒乓球桌也大多磨损变形了,如今这里的铺设了绿色的塑胶地面,配置了太阳能照明灯,还专门做了排水处理,使得场地雨季积水现象得到彻底解决。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