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膛现象在近代或者二战时期发生概率较高,因为当时作材料和,子弹制作程序都有不太完美的地方。
炸膛是在使用是发生了故障,子弹不能顺畅出去,在枪膛里发生爆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开花”。
有军迷说,炸膛是个低概率的事件,就像飞机失事那样低。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不无道理。
炸膛现象在近代或者二战时期发生概率较高,因为当时作材料和,子弹制作程序都有不太完美的地方。
一般来说,枪械炸膛存在有以下几种可能:
枪管被堵异物。二、闭锁没有完成。三、子弹内装药太多,超过了正常的炸药量。四、子弹只装了底火,弹壳里没有装药。五、子弹内装药太少,子弹头卡在了枪管内。
一般来说,只要不是故意恶作剧,枪管是不会完全被堵的。而半自动、自动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设计有比较科学的闭锁安全装置;正常情况下,只要是闭锁没有完成,扳机与阻铁就会处于断开状态,是不能正常击发的。
而装药过多的情况,在过去是有可能出现的。因为那时候装弹是人工操作,难免会有一时的疏忽,多装了一份。如果这样击发的时候,枪膛承受不了特别的压力,就会炸膛。
但是上述情况现在很难遇到,因为现在生产早已实现自动化,兵工厂的装药量是全自动程序,流水线操作,无论是子弹本身重量还是装药高度都是自动检测、严格把控的。
而且现代枪管和枪栓的冶炼技术大大提高,制作非常先进,材料强度也大大增强,实际承受能力比标准压力要高得多,即使多装了炸药,也不会出现炸膛。
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炸膛有以下几种可能:1.是鸟铳,或者是一战、二战生产的步枪。
2.爱好者为了节约成本,自己重复使用子弹壳,往里面装了过量的、烈性的炸药。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合法持枪的国家,如美国。也有的射手因为打猎,猎杀对象是体格大的猛兽,所以自作聪明,人为加大量,让枪膛无法承受。
3.使用的是已经报废的。一把手枪的寿命都是5000发,突击步枪的寿命是25000发左右,超期服役的,枪膛厚度、枪管耐受能力和机械能力都已经失常,出故障概率就会增大。
4.长期没有使用,枪膛里面进入了胶质液体然后凝固,或者不小心进水,氧化锈蚀堵塞。
炸膛多可怕?一般情况下,高压气体冲破枪管和枪栓的限制后,首当其冲的是的非承压部件,比如弹闸。
如果使用的是手枪,握柄会被炸飞,持枪的手会被炸断、炸飞,鲜血淋漓。
要是射手正在瞄准,脸部离枪栓一定很近,套筒被炸飞的情况下,面部受伤几率最高,眼睛也会有受伤的可能。
如果使用的是步枪,情况就更危险。因为步口径大、体积长、装药量大,子弹压力更高。
使用步枪的话,都是要瞄准的,这时候射手的头部离枪栓距离最近,尤其是直托弹闸枪机后置类的步枪,枪栓跟下巴简直就是零距离,一旦炸膛下巴就会被穿透或者被掀掉。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糟糕的情况是机匣爆炸,这时候的头面部都可能受伤,而且伤害会非常严重;因为这个部分结构复杂,零件最多,这些零件在爆炸的时候极有可能会飞出去,力度非常大,钻到眼睛甚至是脑袋里,后果不敢设想。
还是那句话,在现实中炸膛现象不大可能发生。
因为二战之后大多数国家的都没有打过仗,实弹射击机会很少,还没有到报废的年限就淘汰了。而公民不许持枪的国家,报废后的直接销毁,不会流落到民间。
那些经常打仗的,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测试,一旦到了报废的时候,不会犹豫。
即使在公民合法持枪的国度,平时很少使用,几十年都难用到报废。
不过和汽车一样,还是要常保养,常维护,才能少出故障,避免炸膛发生。
以上我们说了枪械炸膛的危害和原因,现在再说说大炮炸膛有多可怕。大炮炸膛多是炮管爆炸,危害比步枪、手枪更严重,因为炮弹里面装的炸药多,威力要子弹大得多。如果大炮炸膛,炮手就会粉身碎骨,尤其是迫击炮炸膛,对炮手伤害更大,因为炮手离炮膛更近。大炮炸膛主要是炮身质量不过关,炮管耐热度达不到要求,在连续射击的时候,就会发生炸膛。
大炮发生炸膛的概率显然高于。前段时间,印度大炮就发生炸膛事故。在拉贾斯坦邦一处靶场进行的一次试验中,一门52倍口径身管的155毫米牵引式火炮,发生炸膛事件,研制工作中止,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可是韩国就没有那么幸运,几年前大炮发生炸膛事故造成了重大伤亡。
2017年8月18日,韩国陆军进行火炮实弹射击训练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1名士兵死亡,6人重伤。此次发生事故的大炮,是有“亚洲第一炮”之称的韩国K-9自行榴弹炮。
无独有偶,安哥拉也发生过类似悲剧。
2014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俄罗斯国际军事竞赛上,参赛安哥拉炮兵的120毫米迫击炮发生炸膛事故,造成1人重伤,9人轻伤。
还是那句话,安全大于天质量重如山,武器制造不能有半点马虎。
气球吹大了会爆炸!——评青岛女孩事件01:新闻事实
10月6日下午,青岛西海岸16岁、高一女孩儿薛妍萍,给家人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走了,请不要找我。
家长知道情况后报警,进行了对方的寻找。父母以为,能像过去那样,出走以后 ,过一阵自己就能回来了。
这次,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好。10月7日,女孩子被找到,但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我们对其父母的悲痛心情表示安慰!
02:事件导火索事件的导火索是,一次考试,她考的成绩不好,父母对她进行了数落。父母看到她的成绩,可能有点生气,态度不是太好。一般家长看到孩子考的不好,都不会太高兴。不过就是处理不一样。有的是帮助孩子找问题、分析没有考好的原因,以便吸取教训;有的是不疼不痒地说几句,提醒以后要好好学习;有的是劈头盖脸,厉声喝斥;还有的是有打又骂。总之,家长的对待都是不一样的。薛妍萍的父母态度可能严厉了一些,导致孩子离家出走。
03: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学习压力过大。薛妍萍所在的中学也是当地的重点高中,能到这个学校读书的,也都是比较优秀的孩子。薛妍萍的学习一直都比较优秀。应该说优秀的孩子,自己本身都是比较努力的,家长就不要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了。但我们有些家长往往会不满足,孩子考前五名,还想让孩子考前三名,考了前三名 ,还想让孩子考第一名。这样,压力过大,孩子就会支撑不住了。
04:对事件的反思我对这件事的反思,就是家长对孩子的压力要适当。就像一个气球,你不吹不行,不吹它就不圆,你吹大了也不行,吹大了,就爆炸了。也像汽车的轮胎,不打气不行,气打得太多了,也会爆胎的。也像一头小毛驴,你让它驮10斤太少,你让她驮100斤还行,你让它驮1000斤,会把驴压死的!薛妍萍的死,可能与压力过大有关。希望我们的家长,在给孩子压力时,要掌握好分寸。
气球吹大了会爆炸!
2019年,我突然陷入了一种很奇怪的状态。
首先是突然暴瘦,我本来就不胖,165身高,体重长期在49kg。我不减肥,正常吃饭,但是半个月不到的时间我突然瘦了整整6kg。
在体重快速下降的同时,还伴随着身体的异常。我常常会头疼,疼到整个头像是要裂开一样,还能疼出一手冷汗;我还常常失眠,整夜整夜睡不着,不敢吃安眠药,靠褪黑素,依然没有效果,但是白天却又没有精神,晕晕叨叨浑浑噩噩。
我的情绪也像失控一般,变得乱糟糟的。很多时候和朋友在一起,上一秒还很正常地有说有笑,下一秒就突然会烦躁,只想一个人呆着;有的时候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却莫名觉得心里堵得慌,不自觉流眼泪;脾气越来越暴躁,对很多事情没有了兴趣,假期回到家三两句话就能和我爸大吵一架。
因为在大学里选修过两节心理学的课,加上我身边有得过抑郁症的朋友,我意识到,我的心灵出了点小问题了。
然后我就开始了治疗+自愈的道路。
第一,因为对这个疾病有过一定的了解,我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个事情,并且在我情绪还算稳定的时候,很坦诚地和家里人沟通,告诉他们我病了,需要治疗。我很幸运,我的家人真正了解我的情况后,没有任何不解、质疑、指责,而是立马陪我看病。
这里我要强调,大多数情况下,抑郁症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认知,而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虽然抑郁是心理上的问题,但依旧和大多数身体疾病一样,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最优效果。而这样的认知,第一是自己要有意识,第二是身边的人尤其是亲近的家人朋友要有意识,这是治愈的基础。要相信这个病不是无稽之谈,但同时也无需“谈抑郁色变”,正确认知加上适当的,一定是能战胜这个小坎坷的。
去医院做了检查和测试,确定为轻中度抑郁,我没有直接开药,而是选择去抓中药调理。在中医理论上,抑郁多为肝郁气滞,治疗上以疏郁为主。个人认为,中药调理过程可能慢,但是副作用很小。而且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即便抑郁是心理疾病,其实表现也是一种激素失衡的状态,通过中医,是可以辅助慢慢身体重建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第二,除了抓药以外,我开始写日记。很多想法很多情绪,其实不知道跟谁说,更不知道该怎么说。写日记我不用顾及很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哪怕就写三个字“真烦啊”,其实无形中已经在把这种情绪外放了,而不是积压在心里。
第三,保持运动。运动绝对是非常有效的,已经有大量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同时刺激多巴胺和内咖肽的产生。内咖肽抑制痛苦,多巴胺制造快乐,这两种物质对于抑郁的人来说,都是奖赏。抛开理论不谈,就说我自己,当时我真的状态非常糟糕,不想说话不想动,我爸非把我送去上瑜伽课。一个半小时的课,我出了一身汗,但那却是我生病以来内心最平静安逸的一个半小时。尝到甜头之后,我每天很自觉地就去上课了。除了瑜伽,那个时候刚好是暑假,我表弟每天早上懒觉也不睡了陪着我去练拳击。就这样,通过一身又一身的暴汗,我的情绪反倒稳定了很多。我知道,生病的时候,多数时间都是兴致缺缺,不愿意动,但越这样越要提醒自己去跑起来动起来。如果自己一个人很难,可以报个健身班或者亲人朋友陪伴着,哪怕就是出门散一小时步,也是百利无一害的。
第四,保持作息规律。抑郁的时候常常会失眠,然后整个作息特别容易被打乱。我治疗之前失眠,吃褪黑素,结果白天就头晕嗜睡。从我开始治疗起,我就断了褪黑素,每天定闹钟,即便睁眼一整晚,闹钟响还是起。(当然我个人觉得能做到这一点可能跟我本身疾病程度不算太严重有关。)加上后来每天早拳击晚瑜伽的运动,渐渐就把作息调整过来了。能睡着会好得更快,睡一个好觉,第二天神清气爽的,心情都好很多。
第五,尝试冥想。冥想这个是我从瑜伽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的,虽然我也没有每天坚持,但是在自己心烦意乱情绪不稳的时候,这是个好。冥想其实不是学习深思,而是学习放空,是抛开一切杂念,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再到感知自己的心灵,再到感知自然和环境,最后达到身心意一体。作为冥想入门可能都不算的我,没办法做到那么高深的境界,我就只放空,晚上临睡前放空自己10分钟或者20分钟,很多道理在这放空当中,慢慢就想通了。
第六,找到自己的爱好,能让自己沉浸在爱好里。看书、看电影、听歌唱歌、画画、写书法、跳舞等等都可以。如果没有爱好在自己状态有好转的时候就去尝试,总能找到愿意投入时间的业余爱好。这对生活来说,是特别好的调剂,也是一种能让自己静下来的发泄。
除第一点中药调理以外,其余几点我觉得不仅仅是治疗抑郁时候要坚持,走出来以后也要保持,因为抑郁容易复发,而这些习惯是能自我充实,大幅度降低复发概率的。
现在的我状态越来越好了,每天都觉得阳光正好微风不燥。其实我很感激那段很痛苦的时间,因为它让我更平静,而走出来后的我,也更加热爱生活。写到这突然想到之前看到上德若谷的一句话,分享一下,“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湎在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 总而言之,抑郁不可怕,只要相信,只要坚持,它不过是人生里的一段别样的小插曲而已。
外界力量帮助当大家想要把两节水管的两头连接起来的时候,可以借用一个圆环或者是专业的连接缝的工具,分别将两个水管重合在一起,不过在做之前一定要保证两根水管的连接处保持平滑,互相拼接在一起的时候不会产生任何的缝隙,然后将圆环或者是拼接工具环住两个水管拼接在一起的裂缝,然后用螺母将圆环固定起来。这种方法如果没有专业的工具的话,是很难拼凑在一起,而且连接的不紧的话,在用水的时候也很容易会漏水,所以如果大家搞不定的话,还是建议去商店购买一些专门连水管的工具。
寸步
在前之足不退,向前进步。后足蹬力,催前足(又谓之垫步)。此招之用,为敌所逼,无暇换步,方取此捷径,以制敌所不备,以其全用寸力,故日寸步。
践步
前足先进,后足一直向前大进,即进之足复为后跟,以其步法运环,故日践步。
弓箭步
两足斜丁势,前足着地,足心悬起,五指抓地,腿似半圆形势,后足尖着地,足跟欠起,膝盖下蹲,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两腿似弓,其要点全用后足尖往前放力催身。此步用途最广,消息全凭后足蹬,故日弓箭步。 (注:圆圈代表足尖着地之足,全脚掌着地之足印成了脚印形。左右进步换势皆以此类推)
三角步
进退皆以三角势,或左右,或进步,抽撤无方,行踪无定,以其进退曲斜,故日三角步。
八字步
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之姿势,向右转为顺步势,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劲扣步,扣成八字形势。此右一左二之足势,如向左转为进步回身,将右足进步,向左足外,往里合劲,扣步与左足成八字形势。以上两节皆是左足前、右足后之换势,如右足前、左足后,换势亦依前两节类推,故谓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转势换身,最灵巧之步法也,学者默悟生化无穷。
纵跳步
两足之动作,或高或远,平行而飞,或二三尺,数十尺不等。纵跳步最难练习,非功夫纯熟,身轻如猿,像似飞鸟,不能得其要素。学者得其真意,须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比武时的步法,相当于文章的文法,金圣叹批《才子书》主要是批文法,他认为同代人水平太低,已经不会读书了,不识古人写文的转折,就不知道古人有多高明。
比武对敌,是一篇文章。可能一个照面就赢敌了,但越短的文章越费尽心机。上古无大字无长文,在竹简的时代,没有大的字,没有长的文章,小中见大,更需功夫。竹简时代的小字写法,转折尤多,王羲之写字被称为“使转”。
书法的字形是固定的,变化的余地不大,书法上见高雅庸俗,在下笔转折上。写文章靠自创新词出奇,往往人不能识,便陷入了狂怪。转折方是文章正道,如苏东坡的《留侯论》,金圣叹对之评价——此文得意在“且其意不在书”一句起,掀翻尽变,如广陵秋涛之排空而起也。一句转折,而成千古名文。唐维禄基本是文盲,穿着是老农民,但唐师上得了场面,国术馆有矛盾了,薛颠自己是馆长,不好处理,要请唐师来。这个老农民就展示出古代丞相般的威严高贵,三言两语把情理说通了,人人都要服他。唐传形意的步法天下一绝,唐维绿的高贵之气从哪来的?从他的步法来的,苏东坡写的、金圣叹批的和唐师脚下走的是一个东西。
武术一无人欣赏,二有人看也不懂得欣赏。武术最美处,在步法。 武术里,说一个人厉害,不说“凶悍”,而说“赢得漂亮”。
薛颠以步幅逐渐增大的次序介绍种种步法,从一寸间的寸步,讲到几十尺的纵跳步。这是方便介绍,而在实际练习,不是从寸步练的,最小的寸步反而最吃功夫,实难掌握。寸步难练,寸步成就的人,比武时妙味无穷。
薛颠说最难练的是纵跳步,用的形容词是“平行而飞”,最远可达“数十尺”。数十尺——二十尺算是“数十尺”概念的底线,约六七米,九十尺是“数十尺”的极限,约三十米,按语言的常情而论,数十尺该是三四十尺吧?为十米左右。
纵跳步是追击法,形意拳的龙形、燕形都是纵跳追击之法,一个直向追击,一个横向追击,步法不成就,这两个形也难有作为。形意拳是野战之拳,清末山西商人雇佣的保镖清一色是形意门人,纵跳步在野战时,作用极大。
形意门的轻功,是纵跳步成就了。李老爱讲尚云祥和唐维禄一块去看戏的典故,唐维禄天生腿长,早早以腿功闻名,轻松迈步,把尚云祥落下了。尚云祥矮个子大肚子,走路没优势,但唐维禄听得身旁“噔”的一声,尚云祥就跃上来了。
那是尚云祥的纵跳步功夫,纵跳步跟现代体育的三步跳远一般,纵跳前有几个助跳的短步,为寸步、践步,所以寸步、践步的功夫不成就,纵跳步也不会成就。纵跳步犹如虎豹扑食,虎豹纵跳时,胯筋抻开至极限,大腿骨和骨盆几乎脱臼,像是拉开了弹弓。
骨盆是弹弓的架子,骨盆撑住了,胯筋的拉力才能发挥。咬住骨盆的是腰筋和臀筋,腰筋、臀筋与胯筋形成互争之力,三者的互争之力比两者互争要大,因为“三生万物”,一旦形成了三者的关系,产生的东西就极大丰富了。
形意拳的任何一个拳式都要练这三筋,最吃功夫的是龙形。龙形是练筋的,龙形搜骨,以筋来搜骨。尚云祥不用纵跳步,原地可窜出去三丈,李老在世时,整理者为怕太过神奇,不能取信于世俗,发表文章时写成“一丈多,近两丈”,但李老一直说是三丈。那是尚云祥年轻时在河北庙州当众显示出来的,震惊世俗,当时程庭华、车毅斋等老前辈还在世,他们不觉得奇怪,觉得是应该的,还评判尚云祥“化了脑子(练武入了神)”。
李老不愿少说了数字,灭了师父的业绩。李老已过世多年,就不管世俗了,还是以李老的说法为准。门内的说法,与世俗的见识,总是不同。
形意门练三筋,多在龙形下功夫,在象形术中,薛颠指定为练猿象。这个猿不是大猩猩,不是猴子。动物多能达到了自己形体的完美形态,牛有牛的造型之美,虎有虎之美,而猴类怎么看都像没有进化好,形象多丑陋,甚至是鬼怪系统,带地狱之相。
达尔文的进化之说一出,遭到广泛攻击,因为人们普遍在直觉上看低了猩猩、猴子,觉得不高贵,而古人常说自己是熊、狼、鸟、龙的后代。
猿不是猩猩猴子,猿跟龙一样,是传说中的动物,常人见不着,跟千年龟一样可以长寿。薛颠说“杂食为猴,食露为猿”,猿像仙人一样,不吃东西,吃露水。传说活在高山的树林顶端,身轻如燕,与人参、何首乌一样,是得天地精华的灵物。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还能见到猿,高人逸士以猿为友,比如通背拳就是一位战国时代高人逸士的猿友所传,通背拳是天下灵拳,看其动作是有仙骨的。
象形术猿象自有仙骨,仙骨是人的尾椎骨。尾椎骨上有两排小孔,不是呼吸之用,是“通天彻地”用的,孔中走的是灵气。胯有龙筋,臀有仙骨,便可得“气厚身轻”之妙了.
薛颠特意嘱咐要在后面的“猿象”章节,好好揣摩,其中有深意。纵跳步是跳远运动员练不出来的,是武术独到处。
弓箭步可独立练,为前腿迈出,后脚蹬地,脊椎前移,最终让鼻尖和前腿膝盖、脚尖对齐,三者在一根垂线上。要缓缓而行,小心体会重心的变化,体会后脚蹬出的力是如何作用在脊椎上的。
膝盖要下蹲,不下蹲,力量传达不到前方去,一身的劲都被膝盖憋住了。后脚蹬地要蹬得脚后跟抬起,摇橹般的,脚尖碾地一拨,前腿膝盖同时一顶,就是发力了。这是用体重打人之法,所谓“消息全凭后脚蹬”。以重心的移动打人,比抡拳头高明。弓箭步在练习时,先练重心移动,后与肌肉的互争之力结合。两腿撑开,状如拉弓,脊椎等于是箭,射箭是弓把箭射出去,但这时要反过来,是箭把弓射了出去,脊椎的力量要下沉,作用在两腿上,加大前腿的发力。
此法名为“返弓”。返弓之法,是弓箭步的独到处。形意拳的龙形步,是一种改良版的弓箭步,多了三个扭度,扭了腰、扭了前后脚的脚腕,形意拳先以龙形出功夫。形意入门练的第一个拳是劈拳,劈拳的进步就是龙形步。
三角步和八字步是应敌之法,对敌时神妙莫测的步法,其实多是这两个步的组合。不要觉得简单,对敌时,两个三角步,敌人的眼就花了。三角步是凭空挖出来的陷阱,练得精确,一个三角步,便捕住了敌人。
三角步,是阵法。步法的基本功是弓箭步,学会了以步法移动重心,才能使出三角步。否则一移动,重心就紊乱,你使三角步,敌人正好你。
开始练习,需在地上画一个三角。先练正三角,后练倒三角。尖在上,底边的横线在下,为正三角:横线在上,尖冲下,为倒三角。
走正三角,向斜后方撤退,再横移,再斜上;走倒三角,身体先横移,再向斜后方撤退,再斜上。
还有斜三角。正三角、倒三角都有一条边线是水平的,或是在正上方、或是在正下方。斜三角则三条边线都是斜的,三面出尖。斜三角在实战中更具隐蔽性,练了斜三角之后,接着练连环三角和缩三角。
连环三角是连续地走三角形,一个三角接一个三角。缩三角是在一个三角形里走出一个小三角,再走一个更小的三角,最后立定在一处,两脚不动,但重心仍以三角形游动——这是练法的重点,由步法的三角演变为身法的三角,在比武时,可让对方探不出我的虚实,躲闪和反击都极为隐秘。
连环三角和缩三角纯熟后,再练混合三角,就是连环三角和缩三角混合在一起,连环三角里也有大小变化,缩三角里也有前后的连环。混合三角纯熟,就进入自由境界,不露痕迹了。
三角步是阵法,阵法要引敌人入阵,所以练三角步,要先练后撤,败中求胜。其实三角步也是进攻的妙法,拳谱中写的“斜进直出”、“斜出直进”,就是说的以三角步进攻。进攻时,有一个转折,敌人就窘迫了,被你逼得不得不露破绽,这是进攻的阵式。
三角步是轨迹线路,以寸步和践步来走。三角步是前后左右大小伸缩的变动之形,走三角步,寸步和践步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倒行、斜行。
寸步、践步最后讲,延续着三角步的话题,先讲八字步。三角步是从容的转折,拉长了战线。而八字步相当于的闪电战,不拉战线,在一个点上猛烈突破。
一步之下,就做出最极致的转折,回身反转了,这便是八字步。读者看图,会觉得费解“原本正面对敌,好好的,怎么突然用后背对敌了,这不是找挨打么?”
八字步不是拿后背对敌,还是正面对敌,以我的正面对敌人的侧面。敌人从我的后面来,我用八字步迅速转身,恰好站在了敌人的前侧面,我就占据了有利地形。
或者,我以正面迎敌,敌人身法很好,快速移动到我的侧面了,武术里都是“以正打侧”,敌人占到了我的侧面,我就要挨打了。于是我以八字步迅速转身。反而一下站到了敌人的后侧面,就反败为胜了。
八字步转身后的定位步型,是两只脚脚尖都向里,形成内八字。两腿也要有合力,两个膝盖要向内夹。读者看到这个形态,心里会鄙夷吧?觉得“太别扭,太难看了。这种姿势怎么能迎敌?还是拳击的姿势合理啊!”
八字步不是前进用的,是转身用的。看似丑陋、不切实际的八字步,却是武术家的杀招。武术是千年经验,从战场上、野战里总结出来的,而一些格斗术是从擂台上规范的,积累的经验不足,所以会有此短见。
据李老说,的天津,没有练拳击的瞧不起练武术的事,练拳击的都知道练武术的厉害。李老有个小学同学,是个警察,天津警察要学部队刺刀的劈刺术,他招数耍得纯熟,大胜其他警察。
他跟李老闲聊时,说劈刺术实用,武术是个迷信。李老知道他为人,高兴了就瞎说,于是逗趣:“迷信不迷信,我跟你比比刺刀,就知道了。”警察立刻就改口:“我哪敢跟你比啊!”李老就笑了,说:“不是我迷信,是你迷信。”
站成“内八字”,为了回转的稳定。转过来,因两脚尖都向里,不利于前进,但本就不是要向前,而是要横行的。横行而出,八字脚就不成阻碍了。
八字步的后续,是横行的肩靠、抖肘、撩臂、踹脚之法,能借上转身之力。注意,八字步一扣步成型就可发力,不用变步变招后再发力。不是回转后再考虑怎么打,回转就是打法。
武术有武术的逻辑,连绵而出,后招可以借用上前势,前势可在后招里发挥。不懂武术的逻辑,不知一个动作的具体处境,割裂开分析,是小孩的做法。
小孩要探究玩具汽车的奥妙,把汽车拆开了,结果汽车坏了,他也没搞懂。可惜,武术现在就这么被拆着、着。
践步,践是踩踏之意。一步迈出,像一脚踏烂了地上蛇的脑袋。践,还有“牵扯”之意,常人走路都是一步一步地,而践步看似是一步一 步的,其实多了两小步,就是“牵、扯”。常人是一步接一步,践步是一步套一步。
鸡的步法,是标准的践步。鸡迈步呈连环,前腿一迈出,后腿就缩 起,然后伸直迈出,前腿再缩起。两只爪子一缩一伸,像是画圆。
如果观察得仔细,会发现鸡有两个小动作,后腿伸出前,落在地上的前腿要往前小跳一下,在这个小跳的带动下,后腿才伸出。后腿落在地上,变成了前腿,原来的前腿也不是立刻回缩,而是在现在的前腿后小小跟随一下,再回缩。
鸡步看似“前后、前后”地走,其实是“前后前、前后前”地走。麻雀不会迈步,只能跳着走。鸡善于走,但它的迈步还是省略不掉跳,虽然跳得已经很微小了。
形意拳的践步模仿鸡步,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为例,左脚先进一步,右足向前迈一大步,越过了左脚,左脚在右脚后面再跟进半步。总结一下,右脚只迈了一下,而左脚迈了两下。正常迈步,是“左右”的频率,践步则是“左右左”的频率,正常迈步是“一、二”,践步是“一二一”.
左脚先迈的一步,叫做“牵”,有牵引的作用。左脚的这一小步,等于是纤夫拽纤绳,把右脚这条大船拉上来。左脚后跟的小步,叫做“扯”,等于右脚的这条大船后面还挂着艘小船,大船前进,把小船也扯上来了。
左腿的小步牵扯,都是给右腿以助力,让右腿发力。形意拳最著名的拳法是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说法。崩拳有九种变化,手法的变化只有两种,七种都是步法的变化。有半步崩、退步崩——还有这个践步崩。
践步崩是技,虽是直线运动,但在直线里有了牵扯,敌人不好判断你的距离,看似短,其实一步跃到敌人脸前。
又由于发力之腿,受了另一条腿的助力,力量翻倍,手可以一触即突破敌人双手防线,直捣敌人胸腹。
践步在形意门内是不轻传的,师父传了践步,就等于传授了利器,给了你走镖、护院的饭碗。
薛颠将践步清楚地画了出来,是大开门户,真心教人。不懂武术的人觉得不就是个路线么,我还能走出更花肖的呢!懂武术的人一看此图,就知道是金不换的。
薛颠的衣钵传人薛广信的步法极佳,薛颠授徒是既不让薛广信代教,也不让薛广信作示范,就让薛广信在自己身后站着。薛广信像个木桩,永远老实站着,目不转晴地看着薛颠。有师兄弟问薛广信:“你老看一样的东西,烦不烦啊?”薛广信回答:“你们看着一样,我看着不一样”李老那个警察朋友,结交了一位形意拳师,跟他学实战。拳师放出话来,说自己超过李存义了。李存义是尚云祥、薛颠的师父。
这话传到北京,尚云祥就笑了,说:“还有这么叫唤的?他太了不起啦,我得保着他。”传到薛颠那儿,薛颠也笑了,说:“我也保着他。”尚云祥和薛颠都放话出来,要保着这个人,这个人反而慌了,放话表态说那是误传,他没说过,还托人给北京的尚云祥带话,说要上北京给尚云祥磕头(那人自居师弟,师弟拜见师兄得磕头)。尚云祥表态,不必来了,这个事情就算过去了。警察喜欢热闹,盼着打起来,找到了李老,说:“要不我给你介绍,你去会会他?”李老骂这个警察是好事之徒,说人家毕竟教过你。警察惭愧了,不再提这事。
过些日子,这位拳师通过警察,找到了薛颠处,说要向薛颠讨教。薛颠让薛广信去,薛广信以为是比武,兴冲冲地去了。跟着薛广信的有一位师叔,万一比武,好作为比武的见证人。
薛广信第二天才回来,师兄弟们问怎么样,薛广信说:“就是吃饭了,一顿接一顿的。”原来没比武,午饭吃到下午三点,主人客人都累了,睡了午觉,醒了就五六点多钟了,很快又吃晚饭,吃到深夜,就住下睡了一夜,早晨起来又吃早饭,薛广信怕还要吃午饭,赶紧回来了。
这么招待薛广信,是为了向薛颠示好。李老问:“你们吃那么久的饭,饭桌上聊什么呢?”薛广信说主要是拳师在说,说拳说事,挺好听的。席间薛广信上厕所,因坐得久,站起来想活动活动,走了一个践步。薛广信一回来,拳师就问那步子是什么。
薛广信是老实人,觉得拳师也是形意门的,肯定会这个,是在跟自己斗趣,就没回答。
陪薛广信一块去的师叔,揣回来一个手帕卷,包着一根缺了头的金条,缺口处脏得发黑,不知存了多久,说要换薛广信的步子。师叔说,金条不是整根的,来不及擦干净,就送人了,这么不怕寒碜,说明拳师急了,这根金条肯定是他的家底了。薛颠派人把金条送回去,回绝了拳师的请求。师兄弟笑话这拳师,薛广信不高兴了,说:“别在我面前说。”但薛广信也奇怪,私下跟李老说:“真不会啊?他也是有师父的人啊。”
金条也不换的,薛颠早写在书上了。李老评价此事,说:“不是他不会践步,是薛广信功夫大了,把践步走神了,看着不像践步。”
寸步有两个要点,一为“制敌所不备”,二为“全用寸力”。寸步是前足前进,后足同时也向前移动,两足之间保持原有的距离。寸步不迈步,而是整体移动。
寸步要最后才练,开始也可以练,很容易就能掌握,练二十分钟,就能移动得潇洒飘逸。但练了等于白练,因为腿上没有功夫,寸步移动得再快,两腿不受力,敌人一击就倒了.
得用弓箭步把两腿练出了功夫,再学习寸步。寸步之所以能“制敌所不备”,因为寸步是身形不动而变了方位,隐蔽性强,敌人不好提防。寸步的脚下小动,对于敌人,就是突变了。
寸步也是保命之法,当自己被敌人逼入了死角,身形给困住时,腿迈不出去了,就要靠寸步来救命。在没有活动余地的地方,寸步一移,在死角里找出生门。
寸步有两种移动法:一、后足蹬地,催动前腿,两腿一块前移——此法以后足发动;二、前足前移,牵扯得后腿跟上——此法以前足发动。第一种练法,大多数人稍练即能掌握,需要下功夫的是第二种练法,因为这种寸步里有牵扯,与践步的牵扯一致,只不过微小得多。多作践步练习,才能掌握第二种寸步,等第二种寸步练成了,再使践步时,也能把践步提高了,更为隐蔽有力,所以寸步与践步相得益彰。
危机的时候,往往是势力已尽却收不回来的时候,此时重心多在前足上,就要直接由前足作力,带着全身转向。学会前足发动的寸步,在实战时才可以应急。
等两条大腿内侧的筋练成了,两足就不分哪只脚发动哪只脚了,可一块移动。两腿内侧的筋形成了合力,不用脚行寸步,用腿行寸步了。腿的位置比脚高,腿上出来的功夫也比脚巧妙,以此类推,如果胯筋练成了,以胯筋行寸步,更高级。用脚行出来的寸步,最好只做向前的移动,向其他方向移动,容易重心紊乱。而腿筋成就后,两腿可以受力,前后左右任意移动而稳如泰山。
不管练什么功夫,最后到要归结到几条筋上,筋不成,功夫不成。筋是功夫耗出来的,形意门人彼此间以名号相认,以信物相认,还以筋相认。身上没几根练成的筋,无人承认。
李老一个在乡下的师弟找他,说:“师哥,你看看我这块儿。”李老一摸,那人小腿肌肉里的筋像蛇一样,沿着骨头往上爬,李老心里就有数了:“嗯,是师父教的。”认了这个师弟。
寸步是短距离的移动,寸力是短促的发力,薛颠写出的寸步要点为“全用寸力”,表明走寸步时,不能只是两只脚的运动,而是周身“腾”地一个短促发力。寸步需要有整劲,这个“全身寸力”,不是走步走出来的,而是打拳打出来的。寸步需要很深的拳功。
所以没有所谓的步,都是
电话:18921928308
邮 箱:978313@qq.com
地 址:江苏省高邮市菱塘回族乡团结东路8号